历史渊源

搜索整理 点击率:2261

斗门区的民间醒狮活动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叶,起源于莲溪的红星、中心、东安等乡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宋书》中有记载:“外国有狮子,威服百兽。”狮子传入中国后,一向被视为象征威严、等级的吉祥物。斗门醒狮属于南狮,到清末民初时期,斗门的醒狮表演兴盛,形成习俗,成为一门传统艺术活跃于民间,斗门区各镇村都有自己的醒狮队,每逢年节都在祠堂等处表演。

建国后,醒狮活动也一直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喜庆的重要庆祝方式之一。斗门区共有醒狮队32支,队员600多人。南狮始于隨唐南海县(1400年),盛行于明、清朝,从北方黄狮子舞(北狮)演变而来。自王维手下伶人流入民间舞的狮与北方黄狮子舞有别之处颇多,突出之点:南狮额上多长一角,在狮头外型制作及舞法与锣、鼓敲击技法上不但与宫廷黄狮子舞不同,而且与现在的北狮也有不同了。它源于石独角兽,又名“天禄”,是中国古代传统说法中的神兽,称为南狮始祖。吴承恩著的神话小说《西游记》里有只名叫“谛听”的独角兽,即是南狮。这种造型,既无损于狮子的威猛形象,又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显示了古代艺人的苦心与智慧。

 

醒狮(梁振添摄).jpg

醒狮的历史悠久,深受群众喜爱